202408260000003vqe3ova6q3b1b61hvqfcsnjrhi3dwel0l7kyy8hm15ipf2lsp

为什么《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》这么重要?它对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?

作者: 天木辰
发布于: 06/08/2024
分类: 新闻中心

    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,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,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,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。

     7月30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。《工作方案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,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而制定的重要文件。《工作方案》的出台,标志着中国在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实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,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01

总体目标

《工作方案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。具体目标包括:

完善统计核算体系:到2025年,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,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。

提升能力: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,相关计量、统计、监测能力得到提升。

实施双控制度:“十五五”时期,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、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,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。碳达峰后,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、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,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。

02

主要任务

《工作方案》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,以推动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构建:

1.将碳排放指标纳入规划: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合理确定五年规划期碳排放目标,并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进行统筹部署。

2.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: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,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行动方案,细化碳排放目标控制的工作举措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。

3.完善相关法规制度:全面清理现行法规政策中与碳排放双控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,加快修订相关节能审查和管理办法,纳入碳排放双控有关要求。

合理分解碳排放双控指标:将碳排放双控指标合理分解至各省份,并压实地市及重点企业控排减排责任。

4.建立综合评价考核制度:制定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,明确评价考核工作程序及结果运用方式,对各省份开展评价考核。

5.推动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:指导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,按年度开展碳排放情况分析和目标预测,并加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作协同。

6.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和监测预警机制:以电力、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石化、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,合理划定碳排放核算范围,开展常态化的碳排放形势分析监测和预警。

7.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: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,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,推动履约企业减少碳排放。同时,健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,加快健全完善绿证交易市场,促进绿色电力消费。

8.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: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,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。

9.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: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,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,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,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。

03

实施步骤

《工作方案》分三个阶段实施:

第一阶段(当前至2025年):重点是夯基垒台,完善地方、行业、企业、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,提升“双碳”相关计量、统计和监测能力。
第二阶段(“十五五”时期):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,以强度控制为主、总量控制为辅,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,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。
第三阶段(碳达峰后):调整优化碳排放双控制度,以总量控制为主、强度控制为辅,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,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。

04

对中国企业的影响

随着中国政府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,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。这种变化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,更要重视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。这种政策导向的转变,反映了政府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场更加积极明确。

碳排放双控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一方面,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应对环保压力和成本增加;另一方面,低碳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也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增长点。

(一)环保压力和成本的增加

碳排放监管加强:政府加强了对碳排放的监管,要求企业监测、报告碳排放并减少排放。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来应对这一挑战,以避免罚款和法律风险。

碳市场和碳交易体系:碳排放双控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碳市场和碳交易体系的发展。企业若碳排放超标,需购买额外配额或支付费用,这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。

(二)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的调整

重评生产流程:现行碳排放双控政策要求企业重新评估其生产流程,以识别并减少碳排放。这可能导致企业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或升级,以适应新的环保要求。

优化供应链:企业需优化其供应链,以减少碳排放。这包括选择环保材料、优化物流和运输方式等。同时,企业还需要求供应商遵守更严格的环保标准,这可能会增加供应链的复杂性和成本。

(三)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增加

低碳技术创新:为满足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,企业需要加大在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,包括技术创新、生产工艺改进等。这将有助于企业降低碳排放并提高生产效率。

产品设计和开发调整: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产品组合,并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调整。例如,开发低碳产品、改进产品包装以减少碳足迹等。这些调整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和生产效率下降,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(四)市场策略的调整

满足消费者需求: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,企业需要调整其市场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。这包括宣传产品的环保特性、提升品牌形象等。

应对国际贸易壁垒:企业还需要应对国际市场对碳排放设置的贸易壁垒。为维持国际竞争力,企业需要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环保标准。

(五)管理机制的改革

建立碳会计系统:企业需要建立碳会计系统来记录和监测其碳排放情况。这要求企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支持这一系统的运行。

实施环保管理体系:企业可以实施如ISO14001等环保管理体系来确保其环保目标的实现。这包括制定环境政策、程序和监测改进机制等。

 

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,欢迎大家关注、转发、点赞,您的认可是我们努力的动力!